深圳市光明区脑科学与类脑智能企业认定专项政策核心内容解析
一、认定条件:精准聚焦技术领域与经营指标
技术领域覆盖全产业链
企业需从事脑科学与类脑智能细分领域技术研发或应用,包括:
技术研发:脑疾病诊断(如AI影像诊断)、治疗(基因/细胞治疗、CRO/CDMO服务)、神经调控与康复技术、类脑计算与芯片、脑机接口与神经假体、类脑机器人等;
应用支撑:医疗健康(诊断设备、数字治疗)、脑认知干预与教育、机器人工业(智能机器人研制)、IT产业(类脑信息技术开发)、技术支撑(仪器设备研发、科研服务等)。
经营与研发投入要求
注册与纳税:登记地、纳税地及主要经营场地均在光明区,具备独立法人资格;
财务与合规:有规范健全的财务管理制度,依法履行统计数据申报义务,无失信记录;
研发投入强度:
方案一:上年度脑科学与类脑智能领域业务收入占全部营业收入比例≥60%;
方案二:上年度研发投入≥200万元,且脑科学与类脑智能领域研发投入占比≥60%;
科技人员占比:上年度从事研发的科技人员占企业职工总数比例≥15%;
知识产权要求:拥有合法且产权清晰的发明专利。

详细信息可直接在线与客服联系,或电话咨询官方热线:400-090-3278。
二、支持政策:全链条扶持,最高资助达千万元
创业资助
标准:经认定的企业可获最高50万元一次性创业资助;
案例:国内外创新创业团队在光明区创办企业,符合条件即可申请。
研发投入资助
标准:按年度研发费用总额的20%给予资助,每家企业每年最高100万元,资助期最长3年;
案例:某企业年度研发费用500万元,可获100万元资助,连续3年累计最高300万元。
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奖励
新增认定:最高奖励50万元;
重新认定:最高奖励25万元。
专精特新企业奖励
国家级“小巨人”:初次认定一次性奖励200万元;
省级“专精特新”:初次认定一次性奖励100万元;
重大项目资助
国家级项目:按资助资金的20%给予支持,单个项目最高1000万元;
省级项目:按资助资金的30%给予支持,单个项目最高500万元;
市级项目:按资助资金的30%给予支持,单个项目最高300万元。
租金补贴
入驻认定产业园:连续3年给予最高45元/㎡/月的租金补贴,每家企业每年最高500万元;
入驻其他产业园:连续3年给予最高25元/㎡/月的租金补贴,每家企业每年最高300万元。
三、认定流程:规范透明,强化监管
申报与初核
光明区科技主管部门发布申报通知,企业自愿申请并提交材料(如营业执照、财务审计报告、专利证明等);
主管部门对材料完整性、真实性进行初步核查。
评审与征求意见
组织专家评审,提出拟认定企业名单;
就名单向安全生产、环保、市场监管等部门征求意见。
审批与公示
拟认定企业名单按规定程序审批后,在光明区政府在线网站公示5个工作日;
公示期有异议的,需提交证明材料,主管部门处理后反馈结果。
考核管理
对年度考核不合格的企业撤销认定;
企业发生更名、合并等重大变化时,需在30日内报备,符合条件者办理变更手续。
四、政策特色:全国首创,打造全球创新策源地
战略定位:光明区作为深圳“20+8”产业布局中脑科学与类脑智能的核心承载区,通过政策引导,推动创新链与产业链深度融合;
全要素集聚:依托脑解析与脑模拟重大科技基础设施、精准医学影像大设施等平台,吸引深圳湾实验室、深圳市神经科学研究院等一流创新载体落地;
生态链构建:从基础研究、技术攻关到成果产业化、科技金融、人才支撑,形成全过程创新生态链,助力光明区成为全球脑科学与类脑智能创新策源地和产业集聚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