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明确认证范围:确认产品是否在列
绿色建材认证覆盖六大类产品,具体分类及示例如下:
围护结构与混凝土类:如墙体材料、保温材料、预拌混凝土等;
门窗幕墙与装饰装修类:如节能门窗、环保涂料、石材等;
防水密封与管道类:如防水材料、塑料管道等;
暖通空调与照明设备类:如节能空调、LED灯具等;
再生利用与环境服务类:如再生骨料、建筑垃圾处理技术等;
其他类:如新型建材、功能性材料等。
企业需首先确认自身产品属于上述类别,且符合对应的国家标准或行业标准,若产品暂无明确标准,需提前与认证机构沟通确定技术要求。
二、备齐核心材料:四类文件缺一不可
基础资质文件:
企业营业执照、涉及许可类产品的生产许可证;
若使用商标,需提供商标注册证;
厂区平面图、生产工艺流程图(需标注关键环节的环保措施)。
产品技术资料:
产品说明书(需明确甲醛释放量、VOC含量等环保性能指标);
原材料采购台账(需注明原材料的环保认证情况,如是否为再生材料);
由CMA资质实验室出具的产品检测报告(检测项目需覆盖认证标准全项)。
环保与质量体系证明:
环境管理体系认证证书(如ISO 14001);
质量管理体系认证证书(如ISO 9001);
近一年的排污许可证或环保验收报告。
其他补充材料:
产品销售证明(如近半年的销售合同,用于证明市场应用情况);
专利证书(若产品涉及创新技术,可提升认证通过率);- 无重大质量事故或环保违规的承诺书。
更多证书办理详情可直接与在线客服联系,或电话咨询官方热线:400-090-3278
三、做好前期准备:三大要点筑牢基础
1. 提前自查产品指标
对照认证标准中的核心指标(如节能率、有害物质限量等)开展预检测,若发现问题及时整改。以保温材料为例,需重点核查其导热系数、燃烧性能等级等关键指标。
2.规范生产记录档案
认证机构会核查生产过程的可追溯性,需确保原材料采购记录、生产批次台账、质量检测记录等文件完整可查,建议至少保留近2年的记录。
3.选择权威认证机构
目前国内绿色建材认证由国家认监委批准的第三方机构负责实施,选择此类权威机构可加快证书获取进度。
四、明晰认证流程:五步法高效推进
1. 提交申请:向选定的认证机构提交准备好的材料,并缴纳相关费用,费用因产品类别与企业规模不同而有差异。
2. 文件评审:认证机构审核材料的完整性与合规性,若存在缺失或不符,会通知企业补充完善。
3. 现场审核:由专家团队赴企业生产厂区,实地核查生产条件、环保措施、质量控制体系等是否符合要求。
4. 产品抽样检测:从生产环节随机抽取样品,送指定实验室进行检测,只有检测合格方可进入下一环节。
5. 证书颁发:通过所有审核与检测环节后,企业一般可在3-6个月内获得绿色建材认证证书。证书有效期为5年,期间需按要求定期复审。
五、规避常见误区:三大“雷区”需警惕
误区一:误认为“产品检测合格就能通过认证”。检测仅为基础环节,生产过程的环保合规性、质量体系的规范程度同样是审核的核心重点。
误区二:忽视证书复审。证书到期前3个月需主动申请复审,否则将面临暂停或撤销的风险。
误区三:存在材料造假行为。一旦被发现提交虚假材料,企业将被列入黑名单,5年内不得再次申请认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