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圆盛世服务项目
图片

政府项目申报


图片

高新认定


图片

资质认证



关于新版《质量管理体系认证规则》企业需关注的10大要点及应对策略

新规概述:更深、更严、更专业

国家认监委此次修订认证规则,旨在进一步加强质量认证行业公信力建设,压实认证机构主体责任,提升质量管理体系认证的有效性。新规从适用范围、认证依据、认证机构和认证人员基本要求、认证程序、认证证书和标志管理等“13个方面“进行了全面更新。这些变化被认为“更细、更严、更专业”,预计将能更好地助力各行各业实现高质量发展。

 

核心变化:企业必须关注的十大要点

①审核员专业能力要求提升

新规要求每个认证业务范围必须至少配备“2名专业领域审核员“(兼职或专职),否则不能开展该领域的认证活动。
这对企业意味着选择认证机构时,需要核实其是否在你所在行业领域拥有合格审核员。

 

②审核时间增加,认证成本上涨
新规明确一个审核人日为8小时,且不能通过增加工作日工作小时数来减少审核人日数。
对于“员工人数较少的小企业“,审核人天从原来的1.5-2天增加到了2.5天,这必然会增加认证成本。

 

③两阶段审核间隔明确
第一阶段和第二阶段审核之间的最短间隔时间不少于5日。这意味着审核员可能需要多次往返企业,差旅成本可能会增加。

 

④最高管理者责任加重
新规要求最高管理者必须熟悉组织的质量方针、质量目标,并亲自参与推动质量管理体系实施。
如果最高管理者达不到这些要求,“认证审核将不予通过“。企业领导需要更加深入地参与质量管理体系建设。

 

⑤多场所审核更加规范
对于有多场所的企业,新规明确了抽样审核的计算公式:初次认证抽样数量为√X(X为相似场所总数,结果向上取整)。
这使多场所企业的审核更加规范和有据可依。

 

⑥班次审核要求明确
新规要求认证机构考虑企业不同班次完成的过程,每次审核应至少对一个班次的生产或服务活动现场进行审核。
这对于实行多班制工作的企业来说,需要确保各班次都符合质量管理体系要求。

 

⑦认证转换限制加大
新规设置了认证转换的严格条件,因自身原因被原发证机构暂停或撤销认证证书的企业,必须满一年后才能申请新的认证。
这限制了企业“带病转换”认证机构的行为,促使企业认真维护质量管理体系。

 

⑧风险等级划分引入
新规通过附录A将认证业务范围划分为39大类,并分为“高、中、低三类风险等级“。
不同风险等级的业务领域将适用不同的审核时间要求,高风险领域审核时间会增加,低风险领域则可减少不超过10%。

 

⑨数据安全要求强化
新规增加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数据安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网络安全法》作为法律依据。
要求认证活动中收集的重要信息和数据需在境内存储,这对企业的数据安全管理提出了新要求。

 

⑩宣传限制规定
奇怪的是,新规禁止使用“认证证书在国家认监委网站可查”或近似表述进行广告宣传。
虽然原因不明,但企业需要调整对认证证书的宣传方式,避免违规。

 

更多证书办理详情可直接与在线客服联系,或电话咨询官方热线:400-090-3278

 

应对策略:企业如何顺利过渡?

📍提前学习新规要求
企业应组织相关人员,特别是质量管理部门和最高管理者,“认真学习新规内容“,了解变化点。可以参加认证机构或专业培训机构组织的新规培训,深入理解要求。

 

📍进行差距分析
对比现有质量管理体系与新规要求,识别存在的差距,特别是最高管理者参与、多场所管理、班次控制等方面。制定详细计划,逐步完善这些薄弱环节。

 

📍与认证机构保持沟通
及时与认证机构沟通,了解其对新规的解读和实施计划。确认你的认证机构在你所在的行业领域配备了足够的专业审核员。

 

📍强化最高管理者参与
最高管理者需要更加深入了解质量管理体系,熟悉质量方针和目标。确保能够亲自参与首、末次会议并接受面对面访谈。

 

📍预算调整
考虑到审核时间增加带来的认证成本上升,企业应“提前做好预算调整“。同时也可能要准备因审核员差旅增加而产生的额外费用。

 

📍完善多场所和班次管理
有多场所的企业需要按照新规要求完善各场所的质量管理体系。多班制企业需要确保各班次都符合要求,并准备好接受对非白班班次的审核。

 

上一篇:最后倒计时!食品企业双证补贴最高25万,12月底这些地区即将停发
下一篇:开办中医诊所资质全解析(中医诊所备案办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