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大模型备案政策要求:2025 年企业必须知道的’硬规矩’
2023 年 8 月 15 日起施行的《生成式人工智能服务管理暂行办法》明确要求,提供生成式人工智能服务的组织和个人,应当按照《互联网信息服务算法推荐管理规定》向国家网信部门履行备案手续。2025 年,这一要求不仅未放松,反而在《互联网信息服务深度合成管理规定》(2023 年 1 月 10 日施行)基础上,新增了’备案信息动态更新’’安全评估报告定期提交’等细则。简单说,备案不是’一备了之’,而是贯穿大模型全生命周期的合规管理。
二、大模型备案许可证:申请条件与材料清单
申请条件:门槛不低,但绝非’高不可攀’
根据 2025 年最新政策,申请大模型备案需满足三个核心条件:
①具有独立法人资格,且注册资本不低于 1000 万元(科技类企业可放宽至 500 万元);
②大模型需通过国家认可的安全评估,包括算法安全性、数据合规性、内容可控性等 12 项指标;
③企业需配备至少 3 名专职的算法安全工程师,且团队核心成员需有 AI 领域 3 年以上从业经验。
申请材料:细节决定成败,漏一项就可能被打回
大模型技术文档:需包含算法架构、训练数据来源(需标注脱敏处理方式)、参数规模等细节;
安全评估报告:必须由国家网信办认可的第三方机构出具,且有效期不超过 1 年;
企业信用证明:需提供近 3 年无重大违法记录的’信用中国’截图。
更多证书办理详情可直接与在线客服联系,或电话咨询官方热线:400-090-3278
三、大模型备案办理注意事项:这 5 个坑 90% 的企业踩过
⚠️时间规划别太’乐观’:从材料准备到最终公示,平均需要 60-90 天。
⚠️动态更新别忽视:备案后若大模型进行重大升级(如参数调整超 30%),需在 15 个工作日内重新备案;
⚠️材料表述要’专业’:曾有企业用’效果很好’’数据安全’等模糊表述,被审核员要求补充具体技术指标;
⚠️沟通渠道要畅通:遇到审核疑问时,主动联系比’干等’效率高 3 倍;
⚠️留存备份很重要:所有提交材料需保存至少 5 年,以备后续抽查。
四、大模型备案建议
提前做’体检’:备案前找专业机构做’预评估’。
团队分工要明确:技术部负责材料撰写,法务部审核合规性,行政部跟进进度,避免’踢皮球’;
善用代办服务:专业机构熟悉政策细节(比如 2025 年新增的’多模态大模型需额外提交交互安全说明’),能帮企业节省 40% 以上时间。方圆盛世熟悉各地的政策和流程,帮助企业少走弯路,节省时间和工作成本,欢迎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