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圆盛世服务项目
图片

政府项目申报


图片

高新认定


图片

资质认证



ISO管理体系认证证书及标识使用的六大禁区与法律风险

核心概念理清

管理体系认证认证对象是组织的管理体系(如质量、环境、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而非具体产品。

认证标识通常以 “认证标志+认证标准号” 形式出现(如ISO 9001标志),仅能用于宣传管理体系能力,严禁直接贴附在产品或其包装上。

法律红线➡ 《中华人民共和国认证认可条例》《认证证书和认证标志管理办法》《反不正当竞争法》《广告法》均对标识使用有严格规定。

 

禁区一:将管理体系认证标识用于产品本身或包装

典型行为:

在产品包装上印刷ISO 9001标志;

在产品说明书标注“本产品通过ISO 14001认证”。  

法律风险:

✅ 构成虚假宣传(《广告法》第28条):暗示产品本身具有认证资质,误导消费者。

✅ 违反认证规则(《认证证书和认证标志管理办法》第12条):管理体系认证标识仅限用于宣传管理体系,禁止用于产品。

✅ 行政处罚:市场监管部门可责令改正,处3万元以下罚款;情节严重者吊销营业执照。

 

禁区二:超范围使用认证标识(场所/业务范围)

典型行为:

仅A工厂获ISO 45001认证,但B工厂的宣传材料使用该标识;

集团总部获证,但未认证的子公司对外使用同一标识。

法律风险:

✅ 虚假宣传(《反不正当竞争法》第8条):虚构未获证主体的管理能力,扰乱市场秩序。

✅ 认证违规(《认证认可条例》第25条):超出证书覆盖范围使用标识属重大违规。

✅ 商业纠纷:合作方因信赖虚假资质签约,可主张欺诈索赔。

 

禁区三:证书失效后继续使用标识(超期/暂停/撤销)

典型行为:

证书到期未续期,仍使用带有效期的标识;

监督审核未通过导致证书暂停,隐瞒状态继续宣传。

法律风险:

✅ 欺诈性宣传(《广告法》第4条):故意隐瞒证书失效事实,构成欺骗消费者。

✅ 行政处罚(《认证证书和认证标志管理办法》第19条):逾期不改最高罚3万元。

✅ 投标风险:在招投标中使用失效证书,可能被取消资格并列入失信名单。

 

更多证书办理详情可直接与在线客服联系,或电话咨询官方热线:400-090-3278

 

禁区四:篡改、变形或遮挡认证标识

典型行为:

更改ISO标志颜色或比例;

将标识与企业LOGO组合导致难以辨识;

在广告中缩小标识至无法看清。

法律风险:

✅ 损害认证公信力:违反认证机构对标识使用的技术规范(如IAF规则)。

✅ 违规使用处罚(《认证证书和认证标志管理办法》第11条):未按标准格式使用可被责令整改并罚款。

 

禁区五:暗示认证机构或政府“推荐”产品

典型行为:

宣传语写“ISO 9001认证的优质产品”;

在产品海报添加“国家推荐管理体系”字样。 

法律风险:

✅ 严重误导消费者(《广告法》第28条):将管理体系认证偷换为产品质量认证。

✅ 不正当竞争(《反不正当竞争法》第8条):利用认证背书贬低竞品。

✅ 认证机构追责:认证机构可能发函要求撤销宣传并公开澄清。

 

禁区六:扩大解释认证效力(如宣称“质量最优”“绝对安全”)

典型行为:

“通过ISO 9001认证=产品质量100%合格”;

“ISO 14001认证企业=零污染排放”。

法律风险:

✅ 虚假承诺(《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20条):认证仅证明体系符合标准,不担保具体结果。

✅ 诉讼风险:若产品出现质量问题或环境污染,企业需承担“虚假宣传”的加重责任。

上一篇:ISCC国际持续性发展和碳认证体系办理
下一篇:在企业招投标中,各行业公司适合做哪些ISO体系认证资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