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圆盛世服务项目
图片

政府项目申报


图片

高新认定


图片

资质认证



ISO 13485医疗器械质量管理体系认证(2025版)全面攻略

ISO 13485:2016《医疗器械 质量管理体系 用于法规的要求》是专门针对医疗器械行业的质量管理体系标准,它为医疗器械的设计开发、生产、流通、安装和服务等全过程提供了系统化的质量管理要求 。ISO 13485:2016标准的核心价值在于将质量管理体系与法规要求紧密结合,帮助医疗器械企业确保产品质量和安全性,同时满足全球不同市场的监管要求 。

 

2025年ISO 13485标准的修订草案正在酝酿中,这将是自2016年以来的首次重大更新。根据最新信息,2025版ISO 13485标准将带来以下核心变化:

1. 强化风险管理:新增条款中有62%与风险管理强相关,要求企业将风险思维贯穿整个质量管理体系,不再局限于特定章节 。
2. 增加数字化与信息化管理要求:要求企业建立数据管理机制,确保产品数据追溯性、完整性与安全性,适应智能制造与远程医疗趋势 。
3. 强化法规符合性管理:新增法规合规性评估机制,强调企业在产品设计、生产、上市各阶段必须与适用法规保持一致 。
4. 增强网络安全与隐私保护条款:针对联网设备与患者数据,明确数据安全与隐私保护责任,与GDPR、HIPAA等国际法规接轨 。
5. 引入"生命周期管理"理念:从设计开发到报废处理,覆盖医疗器械全生命周期的管理要求,提升产品可追溯性与服务可持续性 。
6. 加强供应链管控:将供应链管控从"建议"升级为"强制"要求,对生物可吸收材料这类特殊物料的供应商,必须通过现场审计才能进入合格名录 。
7. 增强"领导作用与组织文化"要求:要求管理层在质量文化塑造、资源保障、员工参与等方面发挥更主动的作用 。
8. 增强"绩效评估与持续改进"机制:通过数据驱动的绩效指标评估,推动企业持续优化管理体系,提升客户满意度与市场竞争力 。

 

ISO 13485与其他质量管理体系标准(如ISO 9001)的主要区别在于:

1. 法规符合性:ISO 13485更加强调与医疗器械法规的紧密结合,直接服务于法规符合性 。
2. 术语使用:ISO 13485中使用术语"法规要求"的数量由2003版标准的28个增加到2016版的52个,体现了对法规的高度关注 。
3. 特定要求:ISO 13485包含了针对医疗器械行业的特定要求,如设计控制、风险管理、生产过程确认、无菌屏障系统等 。
4. 应用范围:ISO 13485适用于医疗器械的设计开发、生产、流通、安装和服务等全过程,而ISO 9001则更广泛适用于各类组织 。

 

更多证书办理详情可直接与在线客服联系

 

认证流程详解:

①认证申请与受理

1. 提交申请:企业向选定的认证机构提交《ISO 13485认证申请表》,并附上相关材料 。
2. 申请材料:通常需要提供以下材料:
- 法律地位证明文件(如营业执照)
- 医疗器械生产许可证/备案凭证
- 产品注册证/备案凭证
- 质量手册和程序文件
- 内部审核和管理评审记录
- 医疗器械主文档
- 风险管理文档
- 临床评价报告(如适用)
3. 申请评审:认证机构在收到申请材料后十工作日内进行评审,确定是否受理。双方就认证范围、审核时间、费用等达成一致后,签订认证合同 。

 

②文件审核

1. 文件初审:认证机构审核员对企业提交的质量管理体系文件进行审核,评估其是否符合ISO 13485标准要求 。
2. 文件审核结果:
- 通过:进入现场审核阶段。
- 不通过:企业需根据审核意见进行修改,重新提交审核 。

 

③现场审核
1. 审核准备:认证机构组建审核组,制定审核计划,并提前通知企业 。
2. 首次会议:审核组与企业管理层和相关人员召开首次会议,介绍审核目的、范围、方法和日程安排 。
3. 现场审核。
4. 不符合项确认:审核组记录审核发现的不符合项,与企业相关人员确认 。

 

④纠正措施与跟踪验证
1. 纠正措施计划:企业针对审核发现的不符合项,制定纠正措施计划,明确责任人和完成时间 。企业按照纠正措施计划进行整改,确保不符合项得到有效解决 。

 

⑤认证决定与证书颁发
1. 认证决定:认证机构技术委员会根据文件审核和现场审核结果,以及纠正措施验证情况,做出认证决定 。如果企业通过审核,认证机构将颁发ISO 13485:2016医疗器械质量管理体系认证证书,证书有效期通常为3年 。

 

⑥获证后的监督审核与再认证

1. 年度监督审核:在证书有效期内,认证机构每年对企业进行一次监督审核,确保质量管理体系持续有效运行 。
2. 监督审核频次:
- 首次监督审核:证书颁发后6-12个月内。
- 后续监督审核:每年一次,间隔不超过12个月 。
3. 再认证:证书有效期满前3-6个月,企业需申请再认证,以继续保持认证资格 。再认证审核流程与初次认证类似,但更关注质量管理体系的持续有效性和改进情况 。

上一篇:信息双体系证书,竟成高端项目的“入场暗号”?揭秘企业数字化信任的“硬通货”
下一篇:3A企业信用认证:这几类企业急需!办理认证的五大核心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