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如何确定认证范围?
1.看营业执照成立日期(体系文件要运行满3个月才能做内审、管评);
2.根据企业的营业执照经营范围及相关资质,认证范围不能超出执照范围,应该是企业生产什么才能申请什么产品;
3.根据认可要求,申请的认证范围所对应的产品,必须在现场审核时能够在正常生产。企业从自身角度出发,就可以初步限定认证范围。这样即符合要求,又降低了认证风险;
4.认证范围最好具体到产品,因为企业执照上的都是大范围,生产型企业,那么拟定的范围就是某某产品的生产,比如说你是做信息系集成的,那么拟定的范围就是信息系统集成;比如说你是做咨询服务的,那么拟定的范围就是某某领域咨询服务。
并且要确认这些产品是企业近一年内生产、销售过的产品,需要相关的证明,如销售合同、销售发票、出货单等。确定认证范围应提前与企业负责人进行沟通,一定要讲清楚必须是企业生产销售的产品才能列入认证范围,如果没有生产过的产品列入认证范围对他们也没用处。还要了解到认证范围中的产品是用什么生产设备,生产工艺流程要弄清楚。如果企业不能提供以上内容,就证明该产品企业根本没有生产或销售,就不能列入认证范围。
5.如果认证范围不是具体的产品,而是一个大类,可以做对原材料材质进行限定,例如农业机械(金属件或注塑件),童车的生产(限3C资质范围内)范围则审核时必须提供对应产品像原材料,成品,过程检验记录,作业指导书,采购合同,销售合同记录才能支持该报大类。
更多证书办理详情可直接与在线客服联系,或电话咨询官方热线:400-090-3278
认证范围可以扩项吗?
有些企业业务线比较多,但需要根据企业具体情况来确定是否能扩项。认证范围的扩项不仅需要考虑到企业的实际经营情况,会涉及认证成本的增加。不管咨询公司还是认证机构报价,一般都是默认两个或者三个产品范围。如果企业的认证范围涉及多个行业代码,就可能会出现多个审核现场,增加审核老师工作量,审核时间自然就延长了,认证成本也会随之增加。因此,是否要扩大认证范围需要企业进行慎重考虑,而不是简单地认为范围越大越好。
过大的认证范围可能会增加审核时间和审核成本,导致不必要的浪费和不合理的负担。因此,企业在确定ISO认证范围时需要充分考虑自身的实际情况和行业特点,将合适的重点放在关键过程上,以便最大限度地提高工作效率和质量。
ISO认证范围是企业在实施ISO体系认证时需要考虑的重要因素之一。合适的认证范围可以帮助企业提升管理水平、降低经营风险、减少审核成本并增强市场竞争力。因此,企业在确定ISO认证范围时需要综合考虑自身的实际情况和行业特点,选择最适合的认证范围,以便最大程度地满足企业的需求和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