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估等级
CMMM将企业智能制造水平,从低到高分为5个等级。
01、规划级
企业应开始对实施智能制造的基础和条件进行规划,能够对核心业务(如设计、生产、物流、销售、服务)进行流程化管理。这意味着企业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智能制造规划和实施能力,能够对核心业务进行有效地管理和控制。
02、规范级
企业应采用自动化技术、信息技术手段对核心装备和业务等进行改造和规范,实现单一业务的数据共享。这一阶段,企业已经能够利用自动化技术和信息技术手段对核心业务进行规范化的管理,实现单一业务的数据共享,提高了生产效率和质量控制水平。
03、集成级
企业应对装备、系统等开展集成,实现跨业务间的数据共享。在这个阶段,企业已经能够将不同的装备和系统进行集成,实现跨业务间的数据共享,提高了企业的整体生产协同能力。
04、优化级
企业应对人员、资源、制造等进行数据挖掘,形成知识、模型等,实现对核心业务的精准预测和优化。在这个阶段,企业已经能够通过数据挖掘和分析,形成知识库和模型库,对核心业务进行精准预测和优化,进一步提高了企业的生产效率和质量控制水平。
05、引领级
智能化高级(创新模式、产业协同)。实现产业链协同,并衍生新的制造模式和商业模式。在这个阶段,企业已经能够实现产业链的协同创新,并衍生出新的制造模式和商业模式,推动了整个制造行业的创新和发展。

更多证书办理详情可直接与在线客服联系,或电话咨询官方热线:400-090-3278
评估实施流程
提交申请—企业评估发起人
在智能制造评估评价公共服务平台进行自评测;
联系评估机构下载申请表;
向评估机构提交申请表,完成商务签约。
预评估——评估组主导 企业配合
确认企业申请评估范围和裁剪能力域;
结合行业和企业特点。确定各能力域权重值;
识别企业就绪情况,是否具备开展正式评估的条件。
正式评估——评估组主导 企业配合
根据企业申请范围,逐条验证企业满足标准要求的证据;
评估组对每项证据的符合程度进行打分。
发布评估结果——主任评估师 评估组
计算评估分数;
判定成熟度等级;
主任评估师发布评估结果;
专家委员会合规性审查;
授予标准符合性证书。
改进提升——企业具体实施
根据企业申请范围,逐条验证企业满足标准要求的证据;
评估组对每项证据的符合程度进行打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