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圆盛世服务项目
图片

政府项目申报


图片

高新认定


图片

资质认证



企业诚信管理体系认证证书的标准_企业如何认证办理

 

要了解企业诚信管理体系认证证书的标准及办理流程,需从认证标准和办理步骤两方面展开,同时注意关键事项:

 

 

 

一、企业诚信管理体系认证的核心标准

国内企业诚信管理体系认证主要依据国家标准,结合行业规范,核心标准如下:

 

1. 通用国家标准

GB/T 31950 - 2023《企业诚信管理体系 要求》:

这是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发布的最新(2023年)强制性国家标准,替代了GB/T 31950 - 2015。该标准规定了企业诚信管理的原则、体系要求、实施与运行、检查与改进等内容,是企业建立、实施、保持和改进诚信管理体系的核心依据。

标准涵盖:诚信方针与目标、组织架构与职责、诚信风险识别与控制(如合同履约、产品质量、广告宣传、财务透明、知识产权、社会责任等)、诚信文化建设、信息管理(诚信信息收集、分析、处理)、内部审核、管理评审等要素。

2. 行业特殊规范(可选)

若企业所属行业有特殊诚信要求(如金融、医药、建筑、食品等),需同时满足行业诚信管理规范。例如:

金融行业:需符合《银行业金融机构从业人员行为管理指引》《证券期货经营机构及其工作人员廉洁从业规定》等;

医药行业:需符合《医药行业诚信自律公约》《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GMP)》中关于诚信的要求;

建筑行业:需符合《建筑市场信用管理暂行办法》等。

 

 

 

二、企业办理诚信管理体系认证的流程

1. 前期准备:学习标准,建立体系

学习标准:组织管理层、相关部门负责人学习GB/T 31950 - 2023,理解诚信管理体系的要素(方针、目标、风险控制、文化、信息管理等)。

体系建立:

编制体系文件:包括《诚信管理手册》(明确方针、目标、组织架构、职责)、《程序文件》(规定风险识别、控制、信息管理、内部审核等流程)、《作业指导书》(具体操作规范)。

识别诚信风险:结合企业经营活动(如采购、生产、销售、售后等),识别合同履约、产品质量、广告宣传、财务透明、知识产权、社会责任等方面的诚信风险,制定控制措施(如合同评审、质量检测、广告合规审查、财务公开等)。

开展诚信培训:对全员进行诚信意识、体系要求、风险控制培训,营造诚信文化。

运行体系:按文件要求运行3 - 6个月,留存记录(如风险识别表、控制措施执行记录、培训记录等)。

2. 内部审核与管理评审

内部审核:体系运行一段时间后,由企业内部审核员(需培训合格)开展内部审核,检查体系是否符合标准要求,识别不符合项,并整改。

管理评审:由最高管理者主持,评价体系的适宜性、充分性、有效性(如风险控制效果、目标达成情况、资源是否充足),提出改进方向,形成管理评审报告。

3. 选择认证机构

认证机构需经国家认证认可监督管理委员会(CNCA)批准,具备“企业诚信管理体系认证”资质。

选择时考虑:机构资质(CNCA官网可查询合法机构名单)、行业经验(优先选有本行业认证经验的机构)、服务口碑(避免“花钱买证”的非法机构)。

4. 提交认证申请

向选定机构提交《认证申请书》,并提供:

企业基本信息(名称、地址、经营范围、规模等);

营业执照、行业许可(如涉及);

体系文件(管理手册、程序文件等);

运行记录(内部审核、管理评审、风险控制记录等)。

5. 认证审核(现场审核)

认证机构安排审核组,分两阶段审核:

第一阶段(文件审核):审核组审查体系文件是否符合GB/T 31950 - 2023要求,提出修改建议。

第二阶段(现场审核):审核组到企业现场,通过访谈、查阅记录、观察现场等方式,验证体系运行的有效性,识别不符合项(如某环节风险控制未落实、记录不完整等)

6. 不符合项整改

若审核发现不符合项,企业需在30天内分析原因、制定整改措施并实施,向认证机构提交《整改报告》,认证机构验证整改有效性。

7. 认证决定与发证

审核通过且整改有效后,认证机构做出认证决定,颁发企业诚信管理体系认证证书。证书信息会在国家认监委官网公开,企业可查询验证。

8. 后续监督与再认证

监督审核:证书有效期3年,期内认证机构每年进行1次监督审核,检查体系是否持续符合标准。

再认证:3年到期前,企业申请再认证,重新审核以维持认证资格。

 

 

 

详细信息可直接在线与方圆盛世客服联系,或电话咨询官方热线:400-090-3278

 

 

 

 

 

企业诚信管理体系认证市场价值用途

 

 

 

一、内部管理:规范流程,降低风险,推动可持续发展

系统化诚信管理:证书的获得意味着企业建立了覆盖“诚信方针制定、风险识别与控制、信息管理、内部审核、持续改进”等全流程的诚信管理体系,将诚信要求融入采购、生产、销售、售后等各环节(如合同履约、产品质量把控、广告宣传合规、财务透明等),避免“口头诚信”,实现管理标准化。

例如:通过风险识别,企业可提前规避合同违约、虚假宣传等潜在诚信问题,减少法律纠纷和经济损失。

提升员工诚信意识:体系建立过程中需开展全员培训,证书的获得是“诚信文化落地”的标志,能强化员工对诚信的认同感,形成“全员参与、主动维护诚信”的企业氛围,为长期发展奠定软实力基础。

持续改进机制:通过内部审核、管理评审及认证机构的监督审核,企业能定期评估诚信管理体系的有效性,针对新风险(如行业政策变化、新业务模式)调整控制措施,实现“管理-检查-改进”的闭环,保持诚信水平的持续提升。

 

 

 

二、外部市场:增强信任,拓展机会,提升竞争力

市场信任的“权威背书”:第三方认证机构(经国家认监委批准)的审核具有中立性和专业性,证书是企业诚信水平的“官方证明”。在客户、消费者、合作伙伴眼中,认证企业比未认证企业更可信,尤其在以下场景中:

消费者选择:公众对诚信敏感行业(如食品、医药、金融)的企业更关注诚信,证书可增强消费者信任,提升品牌忠诚度。

合作伙伴筛选:供应商、经销商等合作方在选择合作伙伴时,会将诚信作为重要考量,证书能降低合作方的风险顾虑,促进长期合作。

招投标与政府合作的“指标条件”:在政府采购、公共项目招投标中,诚信是核心评审指标之一。许多项目明确要求参与企业具备“企业诚信管理体系认证证书”。

例如:地方政府建设智慧城市项目时,优先选择有诚信认证的企业,以降低项目执行风险。

行业准入与品牌建设:在金融、建筑、医药等对诚信要求严格的行业,证书是企业符合行业规范、具备合规经营能力的证明,有助于拓展业务领域(如参与行业联盟、获得特殊资质)。同时,证书是品牌价值的“加分项”,可提升企业在媒体报道、行业评选中的曝光度,增强品牌影响力。

 

上一篇:能源管理体系iso50001认证证书办理流程解析
下一篇:清洁行业经营服务认证证书的提交申请办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