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市知识产权质押融资项目政策解析(2025年最新版)
一、政策背景与目标
深圳市依托《知识产权强国建设纲要(2021—2035年)》《“十四五”国家知识产权保护和运用规划》等顶层设计,构建了“政策引导、服务支持、多方合力”的体系。政策核心目标包括:
缓解融资难题:通过知识产权质押融资,解决创新型中小企业“轻资产、缺抵押”的融资困境。
推动知识产权价值实现: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助力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
优化金融生态:建立服务机制健全、配套政策完善、金融产品丰富的知识产权金融生态体系。
二、政策框架与实施主体
1. 协同机制
牵头部门:深圳市知识产权局联合中国人民银行深圳市分行、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深圳监管局、深圳市地方金融管理局组成专项工作组。
市区联动:将知识产权质押融资纳入各级绩效考核,全市11个区均出台配套政策(如贴息、补贴等)。
2. 政策依据
《深圳市知识产权局 中国人民银行深圳市分行 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深圳监管局 深圳市地方金融管理局关于进一步加强知识产权质押融资工作的指导意见》(深知联〔2023〕1号)
《南山区促进产业高质量发展专项资金管理办法》(2025年最新修订)
三、核心支持措施
1. 风险补偿与担保支持
风险补偿比例提升:提高知识产权质押融资风险补偿比例,通过深圳市融资担保基金进行再担保,实现风险分担。
政府性担保机构参与:鼓励政府性融资担保机构优先为知识产权质押融资提供担保,并参照信用贷款予以代偿。
2. 评估体系优化
内部评估机制:鼓励金融机构建立知识产权内部评估体系,利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提升评估效率,降低费用。
专家库与标准建设:组建知识产权专家库,完善评估流程与标准,强化行业自律管理。
3. 产品与服务创新
专属金融产品:推动银行机构开发“知惠贷”“科创贷”等专属产品,探索知识产权证券化、资产支持票据等模式。
专营机构设立:鼓励设立科技金融事业部、科技支行等专营机构,拓宽融资渠道(如专利、商标、著作权全覆盖,探索地理标志等新类型质押物)。
4. 质物处置机制
多元化处置路径:明确反向许可、交易拍卖、质权转股权等处置方式,强化风险投资机构参与,探索知识产权债券化、证券化。
数字化平台支持:依托深交所科技成果与知识产权交易中心,建立拟上市企业知识产权数据库,提供全链条服务。
四、申请条件与流程
1. 企业资质要求
基本条件:
注册并持续经营2年以上,非亏损企业。
专利产品已实施销售一年以上,国内销售收入超2000万元。
近两年销售收入/专利收入稳定或增长。
专利要求:
委托评估的专利需包含至少一项已授权发明专利(剩余寿命不低于8年)。
专利权无纠纷或无效程序。
2. 贷款限制
授信额度:最高为专利评估价值的20%,且不超过企业近两年营业收入均值的30%(原则上不超过5000万元)。
贷款期限:单笔贷款期限1-3年,先息后本。
3. 申报流程
申报方式:常年申报,分批受理。企业需通过“i南山企业服务综合平台”在线填报评估初审。
材料清单:
营业执照、法人代表身份证、税务登记证、上年度完税证明。
贷款合同、贷款进账单、知识产权证书。
五、政策成效与典型案例
1. 数据亮点
2023年深圳市专利质押金额350.38亿元,居全国试点示范城市首位;质押笔数1141笔,惠及企业981家。
2025年南山区启动新一轮支持计划,进一步优化在线申报流程。
2. 典型案例
环保科技企业案例:深圳农商银行通过知识产权质押融资,为某环保企业发放贷款23亿元,支持其气化渣处理项目。
农牧科技企业案例:工商银行安康分行以专利质押为某农牧企业提供500万元贷款,助力技术研发与市场拓展。
六、最新动态(2025年)
南山区2025年度申报:已开通在线申报,重点支持战略性新兴产业。
数字化服务升级:深化“知识产权与征信担保信息互联互通”机制,推广线上融资对接平台。
七、政策优势与展望
深圳市通过“政策+市场+服务”三维驱动,已形成全国领先的知识产权金融生态。未来将重点推进:
扩大试点范围:增加银行业金融机构知识产权质押登记线上办理试点。
深化证券化探索:发行更多知识产权证券化产品,打通“融资-交易-运营”链条。
强化国际合作:支持企业海外知识产权布局,应对国际知识产权纠纷。
结语:深圳市知识产权质押融资政策以创新为核心,通过多元化金融工具与高效服务,为科创企业注入“知动力”,助力深圳建设国际科创中心。企业可结合自身专利储备,积极申请政策支持,实现知识产权与资本的高效对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