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能源管理体系实施企业组织的能耗设备、设施以及系统用能方式等特点的共性,将能源管理体系认证按照能源供给和能源需求这两个方面来划分为15个业务范围。
能源供给共有5个业务范围:包括煤炭,油、气,电力,热力,以及其他(地热、分布式能源、余热)等。
能源需求共有10个业务范围:包括钢铁,有色金属,化工,建筑材料,纺织,造纸,机械制造,交通运输,公共机构以及其它。
申请条件及材料:
申请书
申请书:填写时,确保企业基本信息准确无误,包括但不限于企业名称、地址、法定代表人、联系电话等。明确申请认证的能源管理体系范围,描述企业能源管理的现状和改进方向。
企业资质证明
法律地位证明:提供最新版本的营业执照、组织机构代码证、税务登记证等,确保所有证件在有效期内。
行政许可与资质:如环保许可、安全生产许可、特殊行业资质等,根据企业实际情况提供。
能源管理体系文件体系
能源管理手册:应涵盖企业的能源管理方针、目标、组织结构、职责分配、主要过程和控制措施等。
程序文件:详细阐述能源评审、能源规划、能源采购、能源使用、能源监测、不符合与纠正措施、内部审核、管理评审等关键过程的实施步骤和要求。
作业指导书:针对特定岗位或操作,提供详细的操作步骤、安全注意事项、能源节约技巧等。
记录表格:设计并准备用于记录能源管理活动、监测结果、改进措施的表格。
内部审核与管理评审
内部审核报告:详细记录审核过程、发现的问题、采取的纠正措施及验证结果。
管理评审纪要:高层管理者参与的评审会议记录,总结能源管理体系的绩效,确定改进方向。
其他辅助材料
厂区布局图:显示主要建筑物、设备布局、能源输送线路等。
能源管理项目案例:如有已实施的节能项目,提供项目背景、实施过程、成效评估等。
广东广州市部分地区首次通过能源管理体系认证的,按实际委托费用的50%给予一次性补贴,最高10万元。更多地区补贴详情可直接在线与客服联系,或电话咨询官方热线:400-090-3278
保障企业能源管理的合规性。
能源管理体系标准要求企业能源管理工作符合国家能源方面法律法规、政策、标准和其他要求,从而促使企业有效地贯彻相关法律法规、政策、标准等,促进节能目标的实现。
提升企业能源管理的技术水平。
能源管理体系要求企业产品和过程设计中,充分考虑能源的合理利用,借鉴节能新技术和方法、最佳节能实践和经验等,促进企业能源管理技术水平的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