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O 17025不仅规定了实验室在开展检测和校准活动时必须守的基本要求,还明确了实验室在人员、设备、检测方法、质量控制等方面应达到的标准,它引导着实验室在检测和校准工作中不断前行,确保实验室能够提供准确可靠的检测和校准数据。国内CNAS《检测和校准实验室能力认可准则》等同采用ISO/IEC 17025《检测和校准实验室能力的通用要求》。
适用范围
适用于所有从事测试、取样或校准工作,并期望获取可靠结果的组织,涵盖各类实验室,诸如政府、工业及其他组织设立和运营的实验室,以及大学、研究中心、政府监管机构、检查机构、产品认证组织等有测试、取样或校准需求的合格评定机构。
核心要求
管理要求:
组织与管理:实验室应构建清晰明确的组织结构与管理体系,保障操作的公正性与连贯性。这包括明确实验室的法律地位、组织架构、职责划分、人员任命等内容,清晰界定各部门与人员的职责权限,确保实验室各项活动有条不紊地推进。
文件控制:所有文件和记录均需进行严谨的控制与管理,以保证其准确性与可追溯性。要建立完善的文件管理制度,对文件的编制、审核、批准、发布、修订、废止等流程予以规范,确保使用的文件为现行有效版本,且能够回溯到文件的过往版本以及相关审批记录。
内部审核:定期开展内部审核工作,以验证管理体系的有效性并推动持续改进。内部审核需依循预定计划和程序执行,审核人员应具备相应资质与能力,通过对实验室管理体系及技术活动等方面的检查,及时察觉存在的问题并采取纠正措施,持续优化管理体系。
技术要求:
人员能力:实验室人员必须具备必要的技术能力与资质,涵盖专业知识、技能和经验等多个维度。实验室应制定系统的人员培训计划,定期组织培训与考核,保证人员能力持续契合工作要求,并妥善留存人员培训和考核的记录。
设施和环境条件:实验室需配备适宜的设施并营造恰当的环境条件,为测试和校准的准确性提供保障。应依据不同的检测和校准项目,对实验室的场地、温湿度、光照、通风等环境要素进行精准控制和监测,确保环境条件符合相关标准和方法的规定,防止环境因素对检测和校准结果造成不良影响。
设备的校准和维护:所有设备都必须进行定期校准和维护,以确保其准确性与可靠性。实验室应建立完备的设备台账,对设备的采购、验收、使用、维护、校准、报废等全生命周期进行管理,按时对设备开展校准和性能验证,确保设备测量精度达标且可靠运行,并妥善保存设备的校准证书和维护记录。
测量溯源性:所有测量结果务必能够溯源至国际或国家标准,以此确保测量结果的准确性与可比性。实验室应构建测量溯源体系,通过运用有证标准物质、参与能力验证、与其他实验室进行比对等方式,保障测量结果可溯源至国际或国家计量基准,并提供测量结果的不确定度评定报告。
样品管理:样品的接收、处理与储存必须遵循既定规范,确保其完整性与安全性。实验室应制定详细的样品管理制度,对样品的采集、运输、接收、标识、制备、保存、处置等环节进行严格规范,确保样品在整个检测和校准过程中状态稳定,避免样品受到污染、损坏或丢失。
风险评估和管理:该标准引入了风险评估要素,要求实验室识别并管理与其活动相关的各类风险。实验室应建立风险评估机制,对可能影响检测和校准结果的各种风险因素进行全面识别、科学评估和深入分析,采取针对性的预防措施或风险降低举措,确保操作的公正性和一致性,提升实验室应对风险的能力。
实施步骤
初步评估与规划:对实验室现有的管理体系和技术能力展开全面评估,精准确定有待改进的领域,明确实施目标与范围,制定详尽的实施计划,涵盖时间表、资源分配以及责任分工等内容。
文件编制与管理:编制契合 ISO 17025标准要求的管理手册、程序文件和记录表格,全面覆盖实验室的关键过程与操作环节,并搭建文件管理系统,确保文件的准确性、可追溯性以及定期更新。
内部审核与管理评审:定期实施内部审核,检查管理体系的运行状况,识别潜在的不符合项并及时采取纠正措施;高层管理人员定期开展管理评审,评估管理体系的整体绩效,制定改进策略,确保管理体系持续、有效地运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