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产制造业企业申请“专精特新”中小企业需要满足一系列条件,这些条件通常由各省、市工业和信息化主管部门根据工信部的总体要求制定,细节上可能略有不同,但核心框架基本一致。
申请“专精特新”中小企业(通常指省级认定)的通用性核心条件,企业可以据此进行自我评估和准备。(供申报筹备参考,更多详情请咨询方圆盛世在线客服及电话:400-090-3278)
详细信息可直接在线与方圆盛世客服联系,或电话咨询官方热线:400-090-3278
一、基础门槛(必须同时满足)
1. 主体资格:在中国境内注册登记,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符合《中小企业划型标准规定》的制造业企业。
2. 经营年限:持续经营3年以上。
3. 营业收入:上年度营业收入总额达到一定标准(例如,某些省份要求1000万元以上)。
4. 增长率:近2年主营业务收入或净利润的平均增长率达到一定水平(例如,年均增长率不低于5%),但对于某些细分市场领先的企业可能有例外。
5. 信用状况:企业守法经营,无重大安全事故、质量事故、严重环境污染等问题,无偷漏税等严重失信行为。
二、专项条件(“专”)
此项考核企业的专业化程度,是成为“配套专家”或“细分市场领导者”的关键。
1. 专注核心业务:主营业务聚焦于某一特定细分市场,专注并深耕产业链中某个环节或某个产品。
2. 市场份额:
企业在细分行业中市场占有率位居全省前列。
或者为国内外知名大企业提供关键零部件、元器件、配套产品。
或者主导产品被认定为“首台套”、“首批次”、“首版次”等。
3. 长期专注:主营产品销售收入占营业收入总额的比例不低于60%。
三、精细化条件(“精”)
此项考核企业的内部管理和经营质量。
1. 管理体系认证:已建立ISO9001等高质量管理体系认证,或产品通过行业认证。
2. 精细化生产管理:实施精益生产、柔性生产等先进管理方式。
3. 管理效益:企业经营管理精细高效,在研发设计、生产制造、供应链管理等环节有比较优势。
4. 品牌与文化:注重企业文化建设,拥有自主品牌(注册商标)。
5. 产品标准:产品执行标准达到国际或国内先进水平,或是“标准领跑者”。
四、特色化条件(“特”)
此项考核企业的独特性和差异化优势。
1. 产品/技术独特性:拥有独具特色的产品、技术或工艺。
2. 稀缺性:掌握独有、可持续的工艺、技术或配方。
3. “补短板”能力:产品或技术能够填补国内或省内空白,或有效突破国外技术垄断。
4. 地域特色:产品或服务具有地方特色或文化特色(如老字号、非物质文化遗产等)。
五、新颖化条件(“新”)
此项考核企业的创新能力和未来发展潜力。
1. 研发投入:近2年研发费用总额占营业收入总额的比重不低于一定比例(这是硬性指标,通常要求不低于3%)。
2. 研发机构:拥有省级及以上院士专家工作站、企业技术中心、工程研究中心、工业设计中心等研发机构。
3. 知识产权:
拥有2项及以上与主导产品相关的I类发明专利(或5项及以上II类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
或主持/参与制(修)订相关领域国际标准、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地方标准或团体标准。
4. 科技成果转化:具备较强的科技成果转化能力,自主研发的科技成果转化形成批量生产。
5. 数字化应用:应用5G、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进行数字化转型,实现降本增效。
六、申报流程简要说明
1. 自我评估:对照所在地省/市工信部门发布的最新《申报通知》和《评价标准》进行自评。
2. 准备材料:通常需要准备:
申请书/申请表
营业执照复印件
近2年审计报告(含研发费用专项审计)
知识产权证书
质量体系认证证书
省级以上研发平台证明
主导产品市场占有率证明(可来自第三方机构)
标准化工作、品牌建设、数字化转型等证明材料
承诺书等
3. 线上/线下申报:按照当地通知要求,在规定时间内通过政府指定平台提交申报材料。
4. 审核评定:经市、省两级工信部门审核、专家评审、公示等环节后,最终认定。
重要提示
关注政策动态:各省市每年的具体申报条件和评分细则可能会有微调,务必以企业所在地工信部门发布的最新官方通知为准。
提前规划布局:申请“专精特新”不是一蹴而就的,企业应在知识产权布局、研发投入归集、管理体系认证等方面提前1-2年进行规划和准备。
咨询当地部门:最准确的信息来源是当地市/区的工业和信息化局(经信局),在申报前可主动咨询。
对于希望申请更高一级的“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上述条件要求会更加严格,例如对研发投入占比、发明专利数量、细分市场全国排名、关键产品补短板能力等有更高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