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圆盛世服务项目
图片

政府项目申报


图片

高新认定


图片

资质认证



强制倒计时启动!绿色建材认证成市场“通行证”

在“双碳”战略纵深推进的背景下,绿色建材产业已成为推动建筑业转型升级的核心引擎。国家政策从“鼓励”向“强制”转变,地方政府加速落地配套措施,市场需求呈现爆发式增长,企业亟需通过认证抢占市场先机。

一、政策驱动:从“鼓励”到“强制”的跨越

2025年5月1日起实施的《住宅项目规范》(GB 55038-2025)作为强制性工程建设规范,全部条文必须严格执行。该规范将“安全、舒适、绿色、智慧”作为住宅项目的核心目标,凸显了绿色建材在建筑品质提升中的关键作用。

工信部等四部门联合印发《标准提升引领原材料工业优化升级行动方案(2025-2027年)》,明确提出要“加快绿色建材、生物基材料等新型绿色产品标准及绿色工业园区、绿色工厂、绿色产品评价通则制修订。”这一方案为绿色建材的标准提升和产业升级提供了具体路径。

 

二、认证体系:统一规范与分级评价的双轨制

绿色建材产品认证服务可在全国范围内开展预拌砂浆、石膏建材、保温系统材料、混凝土、预制构件、外加剂、防水密封及建筑涂料类别产品。另有围护结构类产品、门窗幕墙及装饰装修类产品、给排水及水处理设备类产品、暖通空调及太阳能利用与照明类共5大类48种产品的绿色建材产品认证业务,向获证企业颁发绿色建材产品认证证书。

绿色建材产品认证实行分级认证,由低至高分为一、二、三星级,获证产品可使用中国绿色建材产品认证标识。

采用分级评价体系,从资源、能源、环境、品质四维度综合评估产品。建材产品满足以下任一条件即可登记:(以当地最新政策条件为准)

1.持有绿色建材认证证书且证书在有效期内的建材产品;

2.提供符合国家、行业等相应产品执行标准的型式检验报告和满足《需求标准》相关指标的检验报告。

 

三、市场需求:政策倾斜与全球化机遇共振

政府采购政策向绿色建材倾斜,覆盖全国101个市,《绿色建筑和绿色建材政府采购需求标准(2025年版)》将建材分为“必选类”与“可选类”。

中建西部建设等企业推动超低碳混凝土应用,水泥用量降至30%-50%,碳排放仅为普通产品30%-60%。

国际市场方面,常州企业以“标准共建、认证共享、渠道共用”模式布局36国,构建协同出海机制,显著提升绿色建材全球竞争力。

 

更多证书办理详情可直接与在线客服联系,或电话咨询官方热线:400-090-3278

 

四、企业价值:认证赋能的多维收益

1. 市场准入优势

绿色建材认证已成为进入政府工程、大型地产采购名单的“通行证”。吉林省明确表示,在星级绿色建筑评价及示范工程申报中,已登记认证产品可计入绿色建材应用比例。

2. 品牌价值提升

认证标志作为绿色品质权威证明,增强采购方信任。某集团通过认证后有效巩固了行业绿色转型标杆的地位。

3. 可持续发展赋能

认证推动企业优化工艺,实现降本增效。中建西部建设固废基低碳混凝土实现规模化应用,碳排放降低20%-30%,性能完全达标。

 

五、未来趋势与战略建议

展望未来,绿色建材行业将呈现三大趋势

标准化提速:2027年前将发布200项绿色低碳标准,推动跨区域认证互认。

产业链协同深化:借鉴常州“标准共建+渠道共享”模式,降低企业出海成本。

智能化转型加速:头部企业推进“智慧管理+智能制造+智慧物流+智慧工地”全链条升级。

企业行动路线图

政策响应:密切关注国家和地方政策动态,实时掌握认证规则更新。

技术升级:对标绿色产品评价标准,优化生产工艺与配方。

认证布局:选择权威机构合作,提前规划认证周期。

市场卡位:积极参与各地采信目录申报,抢占主流市场话语权。

绿色建材认证已从“可选项”转变为“必需品”。企业需以政策为导向,以认证为支点,通过技术创新与模式升级,构建绿色竞争力。唯有及早行动,方能在行业洗牌中占据主动,实现政策红利与市场空间的双重收获。

上一篇:发明专利对企业申报科技项目和其他方面有什么帮助吗?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