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SO 14001环境管理体系认证的认监委(国家认证认可监督管理委员会)认证审查规则,主要围绕环境管理体系的合规性、有效性及持续改进能力展开,旨在确保企业环境管理行为符合国家标准和法律法规要求。以下是审查规则的核心要点:
一、审查依据与标准
ISO 14001标准要求:
审查以国际标准化组织(ISO)发布的ISO 14001环境管理体系标准为核心,要求企业建立并实施覆盖环境方针、策划、实施、检查和改进(PDCA循环)的完整体系。
国家法律法规:
企业需遵守中国环境法律法规及其他相关要求(如地方性法规、行业标准),审查会核实企业是否将合规性要求融入环境管理体系。
认监委规范文件:
依据认监委发布的《环境管理体系认证规则》等文件,审查机构需按照统一流程和准则实施认证。
二、审查范围与内容
环境管理体系文件审查:
文件完整性:检查环境管理手册、程序文件、作业指导书等是否齐全,是否覆盖标准要求的所有要素。
合规性:验证文件是否符合ISO 14001标准及国家法律法规。
适配性:评估文件是否与企业实际运营匹配,能否有效指导环境管理活动。
现场审查:
环境因素识别与控制:核实企业是否准确识别生产、服务中的环境因素(如废水、废气、噪声、固废),并确定重要环境因素及控制措施。
运行控制:检查环保设施(如污水处理站、废气处理塔)的运行记录、维护情况,确保符合标准要求。
记录与追溯:审查从原材料采购到废弃物处置的全流程记录,验证环境管理活动的可追溯性。
应急准备与响应:评估企业是否针对潜在环境事故(如化学品泄漏、火灾)制定应急预案,并定期演练。
合规性评价:
检查企业是否定期评估环境管理体系对法律法规的符合性,并保留评价记录。
核实企业是否及时更新法律法规清单,确保体系适应最新要求。
内部审核与管理评审:
审查企业是否按计划开展内部审核,验证体系的有效性。
检查最高管理者是否定期组织管理评审,评估体系改进需求。

详细信息可直接在线与方圆盛世客服联系,或电话咨询官方热线:400-090-3278
三、审查流程
申请与受理:
企业向认监委备案的认证机构提交申请,提供营业执照、环境管理体系文件等材料。
文件审查:
认证机构在1-2周内完成文件审核,提出整改意见(如文件缺失、不合规条款)。
现场审查:
一阶段审查:确认企业是否具备实施认证的条件(如环境因素识别、法律法规合规性)。
二阶段审查:全面评估环境管理体系的运行有效性,包括现场观察、记录核查、员工访谈等。
整改与发证:
若发现不符合项,企业需在规定期限内完成整改,并提交整改证据。
认证机构复查通过后,颁发ISO 14001认证证书(有效期3年)。
监督与再认证:
年度监督审查:每年一次,重点检查体系持续运行情况。
再认证:证书有效期满前,企业需申请再认证,重新通过完整审查流程。
四、审查关键点
环境因素识别全面性:
企业需覆盖生产、服务全流程的环境因素,避免遗漏(如销售环节的包装废弃物)。
重要环境因素控制:
对高风险因素(如危废处置、有毒有害物质使用)需制定专项控制程序。
法律法规合规性:
确保环境管理体系融入最新法规要求,避免因合规性缺失导致审查不通过。
记录与证据:
保留能耗报表、排污监测数据、培训记录等,作为体系有效运行的证明。
持续改进机制:
通过内部审核、管理评审、纠正预防措施等,体现体系的动态优化能力。
五、认监委的监督作用
认证机构认可:
认监委对认证机构实施资格认可,确保其具备独立、公正的审核能力。
证书备案与公示:
企业获得的ISO 14001证书需在认监委官网备案,社会可通过“全国认证认可信息公共服务平台”查询证书有效性。
违规处理:
对伪造证书、虚假宣传等行为,认监委将依法撤销证书并公示,维护市场秩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