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成式人工智能服务上线备案是依据《生成式人工智能服务管理暂行办法》(2023年8月15日起施行)要求的重要合规步骤,主要针对通过API接口、网站、应用程序(APP)等方式提供生成式AI服务的主体。以下是详细的办理指南:
一、适用范围
需办理备案的生成式人工智能服务需同时满足以下条件:
服务类型:利用生成式人工智能技术(如大模型)生成文本、图片、音频、视频等内容;
属性要求:具有舆论属性或社会动员能力(如面向公众提供内容生成服务,可能影响社会舆论或公众行为);
时间要求:自服务正式上线(提供给用户使用)之日起10个工作日内需完成备案。
二、办理主体
备案主体为生成式人工智能服务提供者,即通过上述方式提供服务的自然人、法人或其他组织。若服务由多方共同提供(如技术方与运营方合作),需明确责任主体并由其办理备案。
三、办理流程
备案主要通过国家网信部门生成的式人工智能服务备案系统在线办理,流程分为以下步骤:
1. 准备材料
需提交的材料清单(具体以系统要求为准):
《生成式人工智能服务备案表》:需填写服务名称、形式(如API/网站/APP)、应用领域(如教育、医疗)、算法类型(如Transformer)、模型名称及版本、用户规模等基本信息;
服务协议与用户手册:明确用户权利义务、使用规则、内容生成限制等;
安全评估报告:需涵盖以下内容:
内容安全:生成内容是否符合法律法规(如不涉及暴力、色情、虚假信息等);
数据安全:训练数据来源合法性(如是否获得授权、是否包含侵权/违法内容)、数据处理合规性(如个人信息保护);
算法安全:算法设计是否公平、透明,是否存在偏见或歧视;
未成年人保护:是否采取措施防止未成年人沉迷或接触不适宜内容;
应急处置:对违法违规内容的发现、处置机制(如人工审核、关键词过滤)。
专业人员与技术能力证明:包括团队资质(如算法工程师、数据安全专家的学历/证书)、技术架构说明(如模型训练流程、安全防护措施);
数据来源与训练数据说明:需详细说明训练数据的获取方式、清洗流程、合规性审查记录;
内容审核制度:包括用户注册审核、信息发布审核(如先审后发)、违法违规内容处置流程;
其他材料:如算法备案证明(根据《互联网信息服务算法推荐管理规定》,需同步完成算法备案)、ICP备案/许可证(若涉及互联网信息服务)等。
2. 提交申请
登录国家网信部门备案系统(如“互联网信息服务算法备案系统”或专用生成式AI备案系统,具体以官方通知为准),注册账号后填写信息并上传材料。
3. 审核与补正
网信部门对材料进行形式审查(完整性、合规性),若材料不齐全或不符合要求,会通知补正;
审核通过后,进入实质审查阶段,可能涉及技术检测(如对模型生成内容的合规性抽检)。
4. 完成备案
审核通过后,备案系统会生成备案编号,服务提供者需在显著位置(如网站/APP首页)标注备案编号。
资质办理详情可直接在线与方圆盛世的客服联系,或电话咨询官方热线:400-090-3278
四、注意事项
时间要求:务必在服务上线后10个工作日内完成备案,逾期可能面临处罚(依据《办法》第二十二条,未备案的由网信部门等依照《网络安全法》处理,可能包括警告、罚款、暂停服务等);
材料真实性:所有材料需真实、准确,虚假申报可能导致备案被撤销或行政处罚;
同步算法备案:若服务涉及算法推荐(如个性化内容生成),需同步完成《互联网信息服务算法推荐管理规定》的算法备案;
变更与注销:
备案信息变更(如模型升级、服务形式调整)需在变更后10个工作日内更新备案;
服务停止提供时,需在停止后10个工作日内办理注销备案。
五、咨询与监督
备案过程中如有疑问,可联系当地省级网信部门或国家网信部门(如通过官方网站、电话咨询)。
通过合规备案,服务提供者可确保生成式AI服务的合法性,降低法律风险,同时提升用户信任度。建议提前规划备案流程,确保材料准备充分,避免因流程延误影响服务上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