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圆盛世服务项目
图片

政府项目申报


图片

高新认定


图片

资质认证



制造业企业必看!增值税加计抵减政策红利全解析

本文将围绕政策核心要点、适用条件及风险规避展开解析,助制造业企业精准把握 5% 抵减红利。

谁能享受?抵减如何计算?

(一)精准定位适用主体

仅两类企业可纳入政策范围:

1. 高新技术企业中的制造业一般纳税人

-需持有有效期内的高新技术企业证书(认定标准见《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管理办法》);

-税务登记为增值税一般纳税人,所属行业为《国民经济行业分类》中的 “制造业”(代码 C 类)。

2. 非法人分支机构

需随总公司一并申报,且分支机构所属行业为制造业,不单独进行高企认定。

排除情形:出口货物劳务、跨境应税行为的企业,其对应的进项税额不得计提加计抵减额。

 

(二)5% 抵减的计算逻辑

当期可抵减加计抵减额 = 当期可抵扣进项税额 × 5%

 

三大硬指标:

(一)硬指标 1:高新技术企业资格有效

-证书核查:登录 “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管理工作网” 确认证书在有效期内,到期的企业需提前 3 个月启动重新认定。

-分支机构关联:非法人分支机构需由总公司统一申报,且分支机构行业代码以 “C” 开头(如 C36 汽车制造业)。

 

(二)硬指标 2:制造业一般纳税人身份

-行业分类:通过国家统计局《国民经济行业分类》官网查询产品对应代码(如 “C3960 通信设备制造”),确保高企系统填报行业为 C 类。

-税务登记:需为增值税一般纳税人,小规模纳税人需先完成身份转换。

 

(三)硬指标 3:制造业销售额占比>50%

-计算规则:

-仅统计制造业产品销售额(不含税),非制造业收入(如技术服务)不计入;

-占比公式:制造业销售额 ÷ 全部销售额 ×100%>50%。

-实操建议:在财务系统中设置 “制造业”“非制造业” 收入明细科目,按月统计占比,临近达标线的企业可通过调整业务结构提升制造业收入占比。

 

更多证书办理详情可直接与在线客服联系,或电话咨询官方热线:400-090-3278

 

风险规避:5 大常见问题与应对策略

(一)问题 1:高企资格到期未续,已计提抵减额如何处理?

· 处理方式:资格到期后不得新增计提,但结余抵减额可继续使用至清零。建议企业提前规划重新认定,避免资格中断。

 

(二)问题 2:进项税转出是否需调减加计抵减额?

· 已计提抵减的进项税转出:需同步调减抵减额(如结余不足,需补征差额税款);

· 留抵退税转出的进项税:无需调减(留抵税额属于可抵扣未抵扣部分,非 “不得抵扣” 范畴)。

 

(三)问题 3:出口业务销售额能否计入制造业占比?

占比计算:出口销售额可计入制造业占比,但对应的进项税不得计提抵减额,需在申报时单独剔除。

 

(四)问题 4:分支机构与总公司行业不一致如何处理?

若总公司为非制造业(如 M 类科学研究业),即使分支机构为制造业,总公司也无法申报,需分支机构单独申请(需满足高企分支机构条件)。

 

(五)问题 5:申报被驳回的高频原因

1. 行业分类错误:误填为非 C 类行业,需通过高企系统修改后重新申报;

2. 销售额占比不足:补充制造业销售合同、发票,重新计算占比;

3. 材料不规范:建议使用扫描工具压缩 PDF 大小。

上一篇:方圆盛世2025年五一劳动节放假通知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