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可追溯管理体系认证证书的办理流程、受理范围、适用行业及用途如下:
一、办理流程
建立体系
企业需依据相关标准(如GB/T 33103《食品工业企业诚信管理体系》或ISO 22005《饲料和食品链的可追溯性》)建立可追溯管理体系,涵盖原料采购、生产、加工、物流、销售等全链条记录。
制定追溯管理制度、流程文件及信息化系统。
选择认证机构
筛选具备资质的第三方认证机构(如中国质量认证中心CQC、SGS、TÜV等)。
提交申请
提交营业执照、体系文件、生产流程图等材料,签订认证合同。
审核与评估
文件审核:认证机构审查体系文件的合规性。
现场审核:检查实际运行情况,包括记录完整性、追溯系统操作等。
整改与复评:针对不符合项进行整改,通过复评后颁发证书。
获证与监督
证书有效期通常为3年,期间需接受年度监督审核,确保体系持续有效。
二、受理范围
食品全产业链企业:
农业生产:种植、养殖企业(如蔬菜、水果、畜禽、水产品)。
加工制造:食品加工厂、饮料厂、乳制品企业等。
流通环节:仓储、物流企业,批发/零售商(如超市、电商平台)。
餐饮服务:大型餐饮企业、中央厨房、集体配餐单位。
其他相关方:食品添加剂、包装材料供应商等。
三、主要办理行业
高风险食品领域
婴幼儿配方食品、乳制品、肉制品、水产品等需严格管控的行业。
出口导向企业
欧盟、美国、日本等市场对进口食品可追溯性要求严格,认证可助力通关。
大型供应链企业
连锁超市、电商平台、跨国食品企业(如沃尔玛、雀巢的供应商)。
政府监管重点单位
参与政府采购、学校配餐等需符合政策要求的企业。
详细信息可直接在线与客服联系,或电话咨询官方热线:400-090-3278
四、证书用途
合规与风控
满足《食品安全法》等法规对追溯体系的要求,降低召回成本及法律风险。
市场准入
进入高端市场(如有机食品、绿色食品认证)或参与政府采购的加分项。
增强信任
向消费者、合作伙伴证明产品来源透明,提升品牌公信力。
供应链管理
优化上下游协同,实现快速问题定位与责任划分。
国际贸易便利化
符合国际采购商(如沃尔玛、家乐福)的供应商审核标准。
五、注意事项
自愿性认证:目前多数地区为自愿申请,但部分行业(如婴幼儿食品)可能逐步强制。
信息化支持:需配备ERP、区块链等系统实现数据实时记录。
持续投入:认证后需维持体系运行,定期接受监督审核。
建议企业根据自身需求选择认证机构,并结合实际业务设计可追溯方案,确保体系有效落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