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圆盛世服务项目
图片

政府项目申报


图片

高新认定


图片

资质认证



两化融合贯标是企业综合实力的认证,全国通过认定企业达5000家以上

 

       提起“两化融合”,大家都知道是工业化和信息化的管理体系,但仍然有很多人不明其意,觉得 “两化融合”离自己过于遥远!相较于引入基本体系都会犹豫再三的中小企业来说,谈“两化”确实是远了些,但这也不妨我们深入了解这个能促进产业与时俱进的管理体系。

 

 

       其实“两化融合”是具有“中国特色、中国味道”的产业发展模式,是信息化和工业化的高层次的深度结合,具体是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走新型工业化道路;两化融合的核心就是信息化支撑,追求可持续发展模式。中国的“两化融合”地位堪比美国的工业互联网和德国的工业4.0,“两化融合”是国际战略性部署。

 

 

       从发达国家的工业化发展历史来看,工业化的发展进程需要经过机械化、电气化、自动化,然后再实现信息化,融合过程是递进式的。

 

 

       由于历史的原因,我国是在改革开放后快速发展,很多领域需要在实现工业化的同时完成信息化,融合方式是并进式的。尤其在最近十年,国际产业格局面临重大调整,各国围绕抢夺制造业制高点的竞争愈演愈烈,“新工业革命”促使各国不断加强自身的战略布局和理论方法创新。

 

 

       因此,中国需要一个加速的过程,要求我们在实现工业化的同时实现信息化,这是工业化的高级阶段,也是信息化的高级阶段。

 

 

两化融合贯标人

 

 

       2014年起,两化融合管理体系标准应用范围不断拓展。截至2019年9月30日,全国范围内共有19991家企业开展两化融合管理体系贯标,其中5339家企业通过评定,占贯标企业总数的26.7%。

 

 

       以区域划分的话,有71.0%的贯标企业和79.3%的通过评定企业均来自华南地区(包括广东、广西和海南)和华东地区(包括山东、江苏、安徽、上海、浙江、江西和福建)。

 

 

       以行业划分,消费品、装备、电子信息、原材料行业贯标企业分布最为广泛,其中消费品、装备行业贯标企业占比分别为33.4%和27.3%。

 

 

       其中,中央企业在两化融合管理体系工作中的示范带头作用日益凸显,全国96家央企中已有76家积极推动下属957家企业开展贯标,其中435家企业通过评定,分别占贯标企业总数和通过评定企业总数的4.8%和8.1%。

 

 

       企业运行两化融合贯标体系,具体可以表现在哪里?

 

       1、技术融合是指工业技术与信息技术的融合,产生新的技术,推动技术创新。

 

       如:汽车制造技术和电子技术融合产生的汽车电子技术。

 

       2、产品融合是指电子信息技术或产品渗透到产品中,增加产品的技术含量。

 

       如:普通机床加上数控系统之后就变成了数控机床。

 

       3、业务融合是指信息技术应用到企业研发设计、生产制造、经营管理、市场营销等各个环节,推动企业业务创新和管理升级。

 

       如:计算机管理方式改变了传统手工台账,极大地提高了管理效率。

 

       4、产业衍生是指两化融合可以催生出的新产业,形成一些新兴业态。

 

       如:工业电子、工业软件、工业信息服务业。

 

 

       与所有体系认证一样,实行两化贯标不仅能实现企业内部的提升优化,还能有这些益处:

 

       一、据不完全统计,全国31个省份共出台近180项支持政策,推动两化融合管理体系工作持续有效开展。省、市、区级政府都会根据自身情况制定配套奖励政策(市级政府一般采用1:1配套奖励)。值得一提的是,贯标的企业在后续的政府专项资金支持中也会得到比较大的收益,因为省、市经信委的后续政策与专项资金也比较多,如技术改造、技术创新、信息化发展专项等等,这些与两化融合贯标成果是紧密相联的。

 

 

       二、基于两化融合管理体系,企业可以通过发挥技术的基础性作用,优化业务流程,调整组织结构,并通过技术来实现和规范新的业务流程和组织结构。简单说,两化融合贯标可以增加产品的附加值,提高企业生产能力,加快企业运行效率,增强产业集群竞争力。

 

 

       三、企业两化贯标类似于企业质量管理体系贯标,既是企业两化融合水平的直接体现,又是企业综合实力的一项认证。可以说,两化融合贯标的评定结果采信,在供应商遴选与评价、销售授信、招标投标、金融机构投融资、社会组织的企业评奖评价、中央企业信息化考核、资质认证等领域具有巨大优势。

 

 

       企业欲申报或有意向了解,您可以直接与我们沟通,想详细了解两化融合的申报要求和各地补贴金额,您可以点击这里查阅:两化融合管理体系认证

 

上一篇:申报知识产权贯标分别有这7个阶段,测试您企业的通过率
下一篇:继系统集成取消后,ITSS运维资质将被列入申办重点